【講座紀實】打造你的城市綠洲:塑膠廢料的再生與永續 DNA

台灣的塑膠垃圾,丟棄後都去了哪裡?來到垃圾處理後端,又經過了哪些環節,讓塑膠垃圾不再是垃圾,反而躍升成可循環再利用、且在國際設計圈紛紛關注的新材料?

今年八月,關心上述議題的 !dea studio 創辦人席蕊婷(Ray Hsi),在台北 FabCafe 主持了一場「打造你的城市綠洲:塑膠廢料的再生與永續 DNA」講座,邀請大豐環保科技的研發團隊主講,向大家分享再生塑膠的潛力與現況。與會的聽眾來自各行各業,卻幾乎同是「FB不塑之客社團」的成員;的確,許多人都是從日常生活的環保實踐中,漸漸關心起商品使用的材料與製程,往設計環節做更進一步的思考。

永續設計人的理想境界:讓資源充分利用

自詡「前垃圾設計師」的主持人 Ray,擁有工業設計的學識背景,然而,她認為這個世界已不匱乏任何漂亮的設計;她更關注的是設計的環節中,資源是否充分被利用?Ray 以一支泰國廣告短片為例,當中小妹妹對於「資源是否充分利用」的提問,若放進資源循環的領域,我們可能絞盡腦汁會想出「不能分解的要能回收」、「不能回收的、要有其他再利用的管道」等解決方案。的確,在推陳出新的商品市場,確保設計環節中的資源能被妥善運用,即是關注永續模式的設計師,極力探尋的核心。

永續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從越來越多的國際級循環設計競賽也可看出趨勢。Ray 在講座中介紹幾項具代表性的設計競賽與案例。例如2017年獲得美國 Launch 競賽的 Strata 團隊,兩位英國 RCA 皇家設計學院的畢業生,創造一系列模組家具,並透過競賽與 Ikea 合作推出能夠租借的傢俱系統。以現代人在都市有較多的遷移需求為出發點,讓租屋族群免除「購買、擁有」所帶來的附加成本(如維修、折舊轉賣、運送等)。

消費後再生塑膠何以永續

上述的案例告訴我們,其實循環設計並非遙不可及,更可能從日常生活的需求衍生新的商機;在台灣,生活中的資源回收,也是落實循環設計的重要管道。在這場講座中,大豐環保科技研發中心賴以庭,向大家介紹塑膠回收再製的流程。當民眾日常生活中使用完的塑膠容器,如寶特瓶、牛奶瓶、清潔用品罐、外帶湯碗等,經過回收、分類、粉碎、清洗等層層程序,最後再製而成一顆顆「再生塑膠粒」。這些塑膠粒即是「消費後再生塑膠」,依照不同需求,重新製造成各種塑膠產品。

循環再生的塑膠不僅讓塑膠垃圾免於焚化一途、造成更大的環境負擔,也可減少自然資源開採;使用再生塑料生產商品,相較塑膠新料更可減少75%~80%碳排放。然而,好處多多的再生材料,為什麼無法普及於日常生活中?大豐環保呂智偉及賴以庭點出三項再生塑料的發展困境:

 

困境一:
回收處理與再製的限制

塑膠種類多樣,每間處理廠商有各自擅長處理的項目。以大豐環保科技而言,專門處理2號及5號塑膠 HDPE(如牛奶瓶、優酪乳罐等)、PP(如手搖杯、布丁杯等) 的回收再生,並且重視生產的材料品質,不斷挑戰使用100%的再生塑料製作產品,讓應用範圍更廣、更親近民生,例如購物袋、資料夾,甚至洗髮精瓶器(如歐萊德系列產品)。然而,並非所有回收業者處理生產的再生塑料,都可做到100%再製造;多數仍是為了降低成本,少量添加使用,使大眾對再生塑料的印象,長期帶有「降級利用」的認知。這是因為從事資源回收的業者,鮮少會進一步參與到產品製造,對於再生材料的品質,自然不會有太多的要求。此外,傳統產業也較不願意改變現況,願意轉型並具備研發能力的廠商更是少之又少;真正願意挑戰的新創產業,卻又未必擁有廢棄物處理再製的資格。

 

困境二:
處理成本與產品價值不平衡

再生產品的價值往往是被低估的。延續前段提到的「降級」刻板印象,民眾難以思考到:回收再製包含清運、處理、生產等步驟,每一個程序都付出相當的處理成本。即使企業富有社會責任的自覺,在產品開發階段仍難逃成本考量;採用再生材料,亦連帶需要長期與消費者溝通品牌理念,才可能使消費者願意著眼於商品的價值、而非價格。

 

困境三:
原料使用與產品設計的適當性

可回收廢棄物能夠重製成原料再生產,而不可回收廢棄物之所以「不可回收」的最主要問題,即在產品源頭使用了複雜的材料與設計,使得分類不易無法重製成原料。若想落實回收再利用,需藉由製造端改變製程與設計。此外,台灣回收制度完善,但是趕不上商品生產的變化;現代化商品太多複合材料,導致回收不易,且受回收補助的產品品項,並未適時增加,導致民眾對物品可否回收的認知,往往與回收實務上有所不同。

什麼是真環保?需要更多重的思考

在講座的過程中,即有聽眾帶來各式各樣的一次性容器,和講者請益這些一次性容器正確的回收方式。也有聽眾提到,歐美國家有一半以上比例的垃圾是一次性餐具,生活中究竟可以如何減用、或落實回收,讓這些垃圾的環境危害能降至最低?擔任大豐環保科技資深工程師的呂智偉表示,由環境影響的評估,從產品的生產端到處理終端,都有檢視的切入點。因此,因應減用而生的替代產品,衍生出像是「環保吸管究竟是否環保?」、「再生材質是否真環保?」的問題,其實並沒有絕對的答案,很大一部分仍在於人們使用物品的習慣是否正確。以惜物的觀點而言,自備環保杯、一次用十年以上,固然非常環保;然若能落實回收、使一次性容器得以循環再利用,成為日常用品中更節能減碳的材質選項,無非也是一種延續塑膠使用壽命的體現。

大豐環保研發中心
成立於 2012 年,致力於綠色材料應用服務。將多年來研發回收塑膠材料的經驗,用於提升「 消費後再生塑膠( Post -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PCR plastic)」 環保材料的品質。不僅以減碳、資源再利用的角度,將回收材料開發成綠色商品,更整合商品開發的上、下游供應鏈,提供企業客戶發展循環經濟的一條龍式服務,歐萊德、富士全錄等知名企業皆為合作客戶,希望為環保材料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塑膠再生案例,歡迎瀏覽 大豐環保官網
再生塑膠回收循環經濟永續設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