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專欄】你我都可能是海廢的原兇

9,296

文/寶島淨鄉團 陳彥廷

每個人從小都被教育應該將垃圾丟進垃圾桶,大多數人也確實都這麼做,因此當我向身旁好友宣導「落實垃圾減量」是一種避免海洋廢棄物(海廢)造成海洋汙染的方法時,他們時常感到不解,不解的原因在於認為自己有好好把垃圾丟進垃圾桶,且沒有在海邊亂丟垃圾,因此海廢的生成與他們完全無關。

 

但是,垃圾丟進垃圾桶就沒事了嗎?

 

雖然台灣目前政策規定,生活垃圾都必須焚化處理,不使用掩埋的方式,但過去設立的垃圾掩埋場仍持續影響著環境。以淡水垃圾掩埋場為例,今年一月被民眾揭露因為該掩埋場接近海岸,又因年久失修導致地面裸露,造成大量垃圾直接外露。政府雖然有打算在此處做防護工程,但從設計到招標就要歷經半年以上,在未妥善處理好之前,一旦遇上颱風暴雨,這些暴露在外頭的垃圾就很有可能被沖刷進入海洋,成為出現在海邊的海廢。

 

垃圾被丟到垃圾桶後,我們還需注意廢棄物清理的環境成本,如垃圾運輸過程中造成的碳排放。麻省理工學院感應型城市實驗室(Senseable City Lab)在2009年進行一項垃圾追蹤的實驗,實驗結果非常驚人。他們在3000多件生活垃圾與電子垃圾上加裝「電子追蹤器」,觀察並分析垃圾的旅程,結果發現有部分原本在美國西岸西雅圖的垃圾,處理過程被運送到美國東岸,等於是跨越了全美,在此運輸過程中便排出了大量的碳1,說明了廢棄物清理方式的效率不彰。當我們順手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後,便以為是善盡了對垃圾的責任,卻輕忽了背後對環境的影響。

根據2009年一項垃圾追蹤,發現垃圾處理過程跨越全美,運送過程排出大量的碳。

 

海廢包羅萬象,多數為現代人的生活用品,其中包含不一定會用到的雜物,這些雜物未來被丟掉時就有可能成為海廢。要避免成為海廢的原兇,除了做到行動上的垃圾減量,心態上的建立也同樣重要。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斷捨離」的概念,所謂斷捨離意指「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我認為若能成功建立斷捨離的觀念,便能有效降低生活中充斥大量雜物的機會,藉此達到垃圾減量,也就不會有太多不屬於海洋的海廢出現在海邊了。

 

註1:汽車的碳排放量為0.24 CO2e kg/km,以美國東西岸距離約4,800公里去計算,共排出1,152公斤的碳,等同於38,400顆樹每日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作者介紹 ───寶島淨鄉團 陳彥廷

國內知名海洋淨灘團體寶島淨鄉團成員之一,得了一種吃了香菜就會嘔吐的病,視香菜為地獄食物的男子。夢想是希望有分解塑膠的超能力,打敗世界各地的塑膠怪獸。

 

訂閱生活誌,最有趣的綠色資訊不漏接——  立即訂閱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