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分類

綠色生活

落實在日常生活的綠色行動

氣候變遷到自然保育,「逗號」思考永續海洋的未來

氣候變遷一直是全球環境議題的焦點,許多國家正致力於減少碳排放,試圖遏制全球暖化問題,然而,環境問題不侷限於氣候,包括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海洋保育等,都是政府與企業重視的目標。本刊透過「逗號」的意象,與讀者一同轉向思考自然永續的發展趨勢,而「逗號」本身也呼應如魚一般的形狀,這期我們將聚焦在永續海洋的相關議題上。  地球表面有70%被海洋覆蓋,是地球上最大生態系統,然而,過度捕撈、污染和氣候變遷對海洋造成嚴重威脅。聯合國在 2023…
閱讀更多...

共同守護海洋 — 認識臺灣與世界的友善海洋組織

臺灣及其他國家有許多海洋友善組織致力於解決日益嚴重的海洋議題,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例如:臺灣的 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印尼的 Sungai Watch、荷蘭的 The Ocean Cleanup等,他們正以各自獨特的方式推動海洋保護工作,透過認識不同的友善海洋組織,從不同面向關注海洋議題,共同守護海洋。 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  RE-THINK…
閱讀更多...

全球海洋廢棄物的現況與影響

占地球面積70%的海洋,每天被動接收來自人類日常製造的垃圾,這些俗稱「海廢」的海洋廢棄物,未經適當處理便流入大海,造成生態浩劫與海洋資源汙染。為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各國政府與企業正積極處理海廢問題,防止海洋狀態持續惡化。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的定義:「海洋廢棄物為『任何被人為丟置、遺棄進入海岸或海洋的人造或加工持久性固體。』  依照國際淨灘行動…
閱讀更多...

公開徵求招募會員-社團法人台灣好回收好生活協會

攤開環境部環境統計查詢網的資料,我國一般廢棄物產生量逐年增加,更於2021年突破千萬公噸,資源垃圾量雖同步上升,但遭遇瓶頸的回收率(約莫60%已是極限)已成為警訊。2023年台灣未進入回收體系的垃圾量達482萬公噸以上,創下16年來新高,如何有效減少一般垃圾總量成為台灣一大課題。 …
閱讀更多...

報廢車輛的再生之旅終點|ASR

廢棄車輛(End-of-Life Vehicle, ELV)經拆解、粉碎與拆除回收有價物後,剩餘部分被稱為廢車破碎殘餘物(Automobile Shredder Residue, ASR)。當廢棄車輛送至回收廠後,會先進行廢棄物、大型或有價值零件的拆除,包括引擎、輪胎、冷媒、廢潤滑油以及鉛蓄電池。這些零件會被分類和儲存,而剩餘車體與無法拆除的廢棄物則會被送往粉碎廠進一步處理。…
閱讀更多...

時尚圈「潮」環保!大豐環保 zero zero 為2023臺北時裝週打造再生紀念袋

《2023臺北時裝週 Taipei Fashion Week》是亞洲時尚圈年度盛事之一,為期一個月的精彩活動,吸引世界各地的設計師、潮流時尚界人士共襄盛舉。其中的閉幕大秀更精心加入環保元素,現場不僅以循環餐具供應餐點,致贈嘉賓的禮物袋更以再生塑料製成,處處落實無痕時尚。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