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基管會20週年里程碑 永續譜寫台灣回收史

3,471
在台灣,資源回收之所以能形成一個循環不息的產業,「回收清除處理費」是維持運轉的主要動力。也因此,「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以下簡稱回收基管會)在落實回收基金的分配運作,及回收的教育推廣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今基管會成立屆滿20年,zero zero 特別邀請到現任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許永興,分享台灣的資源循環產業,一路走來締造哪些亮眼成績;也為即將開跑的「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進行暖身預告。

一樣物品要能確實被回收,從產品製造的業者、購買商品的消費者、負責回收清除的政府清潔隊和民間業者,再到再生處理廠,彼此都是環環相扣的齒輪。台灣推動資源回收以來,回收率從1998年的5.87%大幅躍升至去年的52.51%。以2017年的成果而言,共收集128萬噸的公告應回收物質,不僅節省4.8億元的垃圾處理費用,回收處理後所創造的產值更高達258億元,成果相當亮眼。

推動資源回收的好處不只反映於產值,也顯現在弱勢扶持中。近年回收基管會與地方環保局合作,成立村里資收站,整體回收所得除了回饋給參與的民眾,也讓加入「資收大軍」的回收個體戶,生計有所補貼。這些個體戶協助細分類,讓回收物更為純化,提高回收價值;截至今年已有3,900位資收大軍因此受惠。

回顧台灣的回收演進史,早期為了培養民眾回收觀念,還遠從荷蘭引進「外星寶寶」回收桶,藉由吸睛外型,教導民眾將不同材質的回收物放進對應的回收桶裡。此次特展也將展出外星寶寶,讓六七年級生懷舊當年;許永興執秘特別提到,此次展出的外星寶寶,是在公有回收場探勘時的意外發現,特別取回整理,並藉特展重新亮相,機會非常難得。

回收,基管會,循環再生,展覽,外星寶寶,廢輪胎,循環經濟,村里資收站,許永興
藉展覽重新復出的外星寶寶

而展望未來,台灣的資源循環產業具有哪些潛力?許執秘以廢輪胎為例,去年台灣共回收了13萬公噸,透過技術可分離出碳黑與裂解油,前者成為輪胎、印刷油墨等原料,後者則可以取代傳統燃料並減少廢氣。此外,台灣針對電子廢棄物的處理技術,也遠播國際,近年更前往中南美洲、東南亞等國家推廣回收提煉貴金屬的技術,實力有目共睹。

回收,基管會,循環再生,展覽,外星寶寶,廢輪胎,循環經濟,村里資收站,許永興
回收基金20週年特展中,對於廢輪胎再生的展區規劃了詳盡的介紹

提升國際競爭力、落實社會公益,其實都是循環經濟的附加效益;利於環境的好處仍是最重要的。落實回收循環可以節省許多資源開採,減少碳排放;許永興執秘表示,基管會長年盤查碳排數據,若將去年回收製成的再生料,全部替代原生料再製產品,可減碳186萬公噸,相當於4,808座大安森林公園每年的吸碳量。這些成果歸功於全民的努力,未來仍有賴民眾落實回收、甚至盡可能從源頭減量,才能讓台灣往綠色永續島邁進。

 

 

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

展期:2018/7/31~2018/8/25

地點:台北花博公園流行館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