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淨灘紀實錄:外婆的「垃圾」灣(下)

被淹沒的澎湖海岸

4,604

文/Fang Chu Chune


結束了望安的行程後(上篇://goo.gl/SSx1DZ),最後一天我們來到
將軍,因為要趕下午的船班,只安排了在浮潛的沿路上小淨灘,但隨著大家越撿越遠,我們開始什麼都不管直接卯起來撿,因為,實在是太可怕了。

寶特瓶,海廢,淨灘,回收,垃圾,澎湖,將軍,海岸
海岸上的寶特瓶山,緊鄰著常見的海邊風景。


原本以為在望安被震撼後已有心理準備,想不到將軍的海邊竟
然有過之而無不及——你沒看錯,這就是傳說中的寶特瓶山。如果不是踩在這片石堆中,真的會錯以為來到某個回收站,因為這裡完全被寶特瓶塞滿,只差沒有打開瓶蓋再壓扁而已。

寶特瓶,海廢,淨灘,回收,垃圾,澎湖,將軍,海岸
雖然我們人不多,卻有著異常的執著與默契,最後終於消滅了這座寶特瓶山。

 

你丟我撿再飛回去⋯⋯看不見盡頭的海洋垃圾

對於這些垃圾,所有人都有相同的疑問:它們到底從哪來的?
把垃圾撿起來仔細查看,不只來自中國、香港、日本、馬來西亞,台灣的垃圾還是佔大多數。這些垃圾可能是有人蓄意倒進海裡,或是隨地亂丟被風吹進了海裡;也有可能是明明進了垃圾車,卻因為來到疏於管理的海岸掩埋場,隨著風或是被浪淘洗而崩塌進了大海。因此,就算做好分類丟進垃圾桶,我們製造的垃圾還是有可能在某一天飄進大海,成為污染海洋與環境的幫兇。

完成淨灘以後,我們載著垃圾來到將軍的掩埋場,卻發現另一個可怕的問題。雖然這裡的掩埋場已轉作回收物的中繼站(會運回台灣處理),並非堆積或掩埋一般垃圾,但海岸掩埋場的致命缺點卻沒有被改善。由於疏於管理,這樣露天又濱海的掩埋場,隨便一陣強風就可以把我們撿回來的垃圾再度吹進海裡,周遭圍起的網子根本形同虛設。如果環境問題無法上行下效,透過政府加強監督與宣導,那麼一般人與民間企業再怎麼努力,是不是仍舊只能看著情況越來越慘烈?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分類
準備將撿來的寶特瓶放置於將軍的垃圾掩埋場。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分類
「一望無際」的垃圾。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分類
形同虛設的防護網,完全擋不住被風吹走的垃圾。

 

源頭減量才是解決之道

在親眼看見澎湖的垃圾灣之前,不是沒有從網路或電視上看過類似的照片,卻總會下意識地以為「情況其實沒那麼糟」、「大概只有幾個海岸那麼髒吧」。可是,當我們身於海岸中目睹真相時,感受到身旁龐大垃圾量帶來的壓迫感,才真正明白:海廢問題真的比想像中嚴重太多了。那股震撼很難以任何文字形容,好像頓時對整個世界失去信心,令人心碎。

殘酷的事實擺在眼前時,已無需為人類的行為找藉口,也不該再置身事外了。只有做到源頭減量,才是解決海廢問題的唯一途徑。把已經存在的海洋垃圾進到真正能回收的系統,然後不再製造更多垃圾,不管是澎湖、台灣、或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海岸,就有機會恢復她們美麗的樣子。更重要的是,還給海洋生物乾淨的家,讓那些肚子塞滿塑膠垃圾的海龜和鯨魚,不再因為我們而死於非命。就算會被酸「環保魔人」、就算生活上有點不方便,但如果每個人都堅持下去,讓被垃圾淹沒的海岸重新呼吸,那麼,一切都再值得不過了。

 

澎湖,將軍,掩埋場,回收站,回收,垃圾,海邊
將軍掩埋場外。美麗的海邊風景,轉頭一看卻是滿堆垃圾,對照起來實在諷刺。


也許這趟旅行不是那麼地「輕鬆」,獲得的卻遠比我們付出的太多了。友善環境的旅行不一定要去淨灘,只要盡量實踐零廢棄、使用不污染海洋的防曬乳、不衝動消費與浪費資源等等,就可以靠自身的力量慢慢帶來改變。觀光雖然帶來經濟效益,卻也伴隨著過度的資源消耗,更因為大量人口的湧入對當地環境帶來衝擊;除了靠政府制訂政策與業者的積極配合以外,如果我們能將環保意識放在心中,努力降低負面影響,才能真正讓觀光旅遊成為一個友善環境、能永續發展的產業。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