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守護臭氧層,從落實回收開始

4,294

你知道嗎?9月16日是國際臭氧層保護日,這是因氣候變遷公約--《蒙特婁議定書》而生的紀念日,旨在讓簽署條約的聯合國會員國們,分階段限用含氟氯碳化物的工業產品,以避免臭氧層繼續受到破壞。

想想有多久沒有重新複習臭氧層對環境、人類的重要性了呢?藉著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讓我們再一次認識這個守護地球的天然屏障,並且繼續為保護臭氧層盡一份心力吧!

認識臭氧層

臭氧普遍存在大氣中,不過90%的臭氧集中在離地面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這個範圍也習慣稱為大氣圈中的「平流層」。其中,臭氧濃度最高的地方主要聚集在平流層的底部,我們常把距離地面20-30公里處的區域稱為「臭氧層」(Ozone Layer)。

 

臭氧層對我們的重要性

臭氧層可以用地球的防護罩來比喻,因為它可以吸收大部分太陽光的紫外線,避免地球生物受到紫外線的直接照射。如果紫外線過度照射,容易導致人們皮膚癌及白內障的罹患率增高、免疫系統降低。此外,對生態環境也可能造成影響,例如植物生長受到抑制、水中生態系統平衡受到破壞等等。

 

什麼原因造成臭氧層破洞

自1970年代起,科學家發現臭氧以每十年4%的速度在遞減,在兩極地區的部份季節,遞減的速度更是劇烈;尤其在春季時,科學家在南極上空觀測到臭氧量有嚴重減少的現象,就像破了一個大洞。不過,實際上來說不是真的產生破了一個洞,而是表示臭氧含量反常稀少,是一個狀態反常的區域。

而破壞臭氧層的元兇,主要是俗稱氟利昂(Freon)的氟氯碳化物,由於穩定性高、不易起化學變化,以及對人體傷害較小等優點,因而使用遍及各種工業及日常生活用品,最大的用途是作為冷媒,如冷氣機及冰箱等電器產品; 另一用途則用作噴霧罐推進劑,如美髮用品、殺蟲劑或油漆等;亦可用作發泡劑,如保麗龍;或電子產品零件之清潔劑。

 

如何減緩臭氧層破洞變大

在蒙特婁議定書的管制下,大氣中臭氧層破壞物質(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ODS)濃度已逐年下降,尤其南極的臭氧洞也逐年縮小,預期臭氧的濃度至西元2060年能恢復到1980年的數值。

台灣雖然未加入聯合國,仍積極為保護臭氧層制定限用政策,以氟氯烴為例,目前僅限用於發泡劑、溶劑、冷媒、噴霧推進劑及滅火器等用品,其中發泡劑已經全面禁用,滅火劑也改用其他替代藥劑。目前較常出現含氟氯烴的產品,只剩下冷凍空調設備使用的冷媒,政府也逐年降低我國氟氯烴進口消費量,規劃2030年全面歸零。

也因為冷媒是對臭氧層影響甚大的產品之一,妥善處理有其必要性。除了從生產端,研發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冷媒材料;冷媒也是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的。回收的方法,一種是用冷媒回收機將冷媒回收後,送交冷媒純化公司或自行再精製;另一種是用冷媒回用機,將冷媒回收純化成為回用冷媒。

平時我們藉由合法管道回收冷氣、冰箱等家電,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確保冷媒能被確實收集、處理,避免流入自然生態,造成環境的負擔。此外,冷媒當中的氟氯碳化物屬於溫室氣體的一種,回收再利用也可降低其使用量的增加,進而減少被排放到大氣中的量;對於溫室效應氣體的減量,有很大的助益。

 

想要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臭氧層,落實正確回收是明確的目標之一,讓冷凍空調設備中的冷媒,都能妥善被回收利用,以減少臭氧層受到的傷害。感謝有「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讓我們能在每年的這一天,重新回想地科老師帶給我們的寶貴知識(笑),也讓我們一起對守護地球的心更加堅定!

 

 

參考資料:
PeoPo 公民新聞 – 環保(臭氧層破洞)-人人有責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臭氧層保護在台灣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攜手國際保護臭氧層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臭氧層保護在台灣 – 如何回收CFCs冷媒?
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 – 極地任務–認識臭氧洞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