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齊柏林辭世山林,空中永遠守護家園

圖片來源:Placebo臉書粉絲團
4,356

〖弔念—齊柏林〗

導演齊柏林今日(6/10)於執行《看見台灣2》勘景過程中,搭乘直升機於花蓮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罹難,與助手、機師三人一同葬身於他最牽掛的台灣山林之中,享年52歲。

《看見台灣II》4K宣傳片-2019壯闊呈現

齊柏林從事空中攝影工作二十餘年,原本是個公務員,卻在鄰近退休前,毅然辭去職務,不僅放棄了退休金,還將房子抵押、四處籌款,將一切心力投注於《看見台灣》紀錄片。他在出版《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20年的堅持與深情》一書中曾記錄過這個初衷。

我的生活範圍大都在城市裡,公務員的日子過得算是穩定。現在的城市生活像是一個安全的網絡,把個人包覆其中,隔絕了自然,看不見災害,看不見破壞。如果選擇一輩子躲在城市裡,不往外探索,人很容易有種錯覺,覺得世界十分安全美好,沒有任何問題需要解決。
超市買得到任何你想吃的農產品,天氣熱就開冷氣,假日就到大安森林公園和建國花市逛逛,接觸一下所謂的「大自然」。人生也可以選擇最穩當的路,選擇什麼都不去看、不去想,日復一日地工作,等待退休的那一天,領著一筆錢,好好度過餘生。
我也可以選擇那樣做,但空拍好像是一條不歸路,因為空拍,我把視線伸展到了城市之外,看見了大自然,看見了土地,也看見了破壞。其中當然也是充滿了無力感,想為這塊土地做點什麼,也許就是這個念頭一直驅使我往前進。
四十七歲前後,我做了一個人生中的大賭注。我工作的單位長官很通融我對空拍的熱情,我常常上午臨時請假到外地空拍,下午再趕回台北上班,再過三年,我就能退休。我一直告訴自己,沒關係,再等一等,等個三年,有了退休金,時間也多了,要做什麼都有餘裕。
但是,我等不及了。
這項決定,我前後考慮了一年,在只剩三年退休的時間點上,我選擇離職了,因此拿不到任何的退休金。會做這個決定,除了擔心創作能力和體能退化,無法應付龐大的拍攝工作,另一個考量是,三年後,五十歲了,多三年的安逸生活,我還有沒有轉換去拍動態影像的勇氣?這是一個資金、人員都缺乏的計畫,除了對夢想的堅持之外,還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而真正臨門一腳,讓我痛下決心的原因是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
二十年來,我拍過各種災難的現場,九二一地震、桃芝颱風、敏督利颱風……對於災難的影像,我已見怪不怪。直到二○○九年的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在災變後直升機許可飛行的第一天,我就租機進入災區,那景象讓我嚇到了──我以前拍攝的土石流崩塌規模,不過是八八風災目擊規模的一丁點而已。
看到這樣的景象,我心痛不已。我深深覺得,這樣的記錄工作不快點做,可能以後也就來不及做了。我們只記得災難來臨的慘烈狀況,卻從未從頭去細究,何以災難會發生?我覺得,記錄工作的意義不僅是單純記錄台灣這片土地的景色、樣貌,還能進一步去觀察和警戒環境災難。

因為他的堅持,以及「現在不做就來不及」的破釜沉舟的勇氣與積極,讓這部《看見台灣》成為台灣電影史上最為賣座的紀錄片,票房突破2.2億,並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然而,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就與影響力並非只是這些名與利,而是揭露了人們破壞我們美麗家園的惡行,並喚醒人們對於土地、自然與生態的重視。影片中,鏡頭帶我們看見了清境農場民宿違建的亂象、帶我們看見工廠排放廢水至河川的惡行、帶我們看見溫泉旅館私接溫泉水對環境的破壞……。他帶我們看見這片土地的絕世美好,也帶我們看見人們的殘酷與破壞。

他說,別驚訝,這是我的心、我的眼,所看見的台灣。

距離電影上映已過了三年多,這些殘酷與破壞的行為仍舊在我們美麗的家園上演著,儘管齊柏林已離去,但他所喚醒的,那些真實畫面帶給社會的震撼與影響,永遠都在。信念不會消失,會繼續在空中,守護著我們的家園。

你可能還喜歡